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校招总结

随着三方协议以及相关资料的寄出,我的校招这一次是真的彻底落下帷幕了。

在经济增长放缓,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的情况下,今年的就业市场形势并不乐观。打开各种社交app,对于就业前景的抱怨不绝于耳,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,无疑是幸运的。

我从去年7月底开始准备秋招,那时正值各个大厂的提前批开始招聘,我不知天高地厚地给PDD的ai算法岗投递了简历,因为当时不了解提前批的难度,再加上初版的简历实在是过于简陋,所以毫不意外地直接被pass了。说实话,这对我当时的打击还是不小的, 一度怀疑自己读的研究生是否有意义。后面又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大厂和中厂的提前批,有些甚至还有线下参观的免笔面试,但我全部铩羽而归。

转眼间就到了9月份,随着毕业论文被提上进程,我开始面临秋招和毕设的双重压力。毕设倒是还好说,毕竟我确实达到了毕业所需要的工作量,但是由于当时论文还在投稿中,导致我的简历中的研究内容在当时缺乏竞争力。尽管我海投的算法岗基本上都收到了笔试通知,但在笔试通过后,后面的面试往往在一面过后就杳无音讯。我不得不开始考虑是否需要换个方向,比如后端开发或者是测试岗,但了解下来发现今年的后端也很卷,别人动不动就是一段大厂的实习经历,或者是有什么看起来很厉害的项目,八股文背得那叫一个熟。而我上次用java写项目还是读研之前,java语法都快忘光了,更别提那些看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各种中间件了,考虑再三,决定临时突击一下测试。

当时正值网易互娱开始校园招聘,我投递了它的游戏测试岗,很快网易就给我发来了面试通知。测试岗没有笔试,唯一一道算法是在一面的时候给了我一道是个科班都会做的排序题,然后就开始天南地北地聊各种游戏。也许是我丰富的游戏阅历(?),也许是学校的牌子,我很快收到了后续的面试通知。游戏测试的后几轮面试基本大同小异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怎么考测试的基本功,主要是在考对游戏内容的理解(怎么听起来我像是在面试游戏策划)。在我凭借着自己的游戏经验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之后,我顺利来到了终面。

终面倒像是我预想中的测试岗面试,当场根据自己的游戏经历编写测试用例,不过感觉也不难,学过一点基本的测试原理都会做。然后就是经典查户口以及工作内容的询问了,聊下来感觉还是蛮愉快的,这也可能是我迈入大厂的最好契机,然而今年网易的游戏部门搬到了青浦,离我家实在太远了,我又不想租房,遂放弃。

转眼间已是9月底,我依然是0offer状态。虽然事后来看,这个时间点没有offer是非常正常的情况,但或许是被网上秀offer的人影响了吧,我开始重新思考我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卷大厂。思考了几天,考虑到这几年经济形势不稳定,再加上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懒狗,我不太喜欢大厂里卷上天的氛围,因而决定放弃大厂,转投银行和央国企。

不过我对于如何投递央国企完全没有经验,为了提高效率和成功率,我决定氪金找一个专门针对这方面的机构(心疼一波这几年研究生攒下来的窝囊费)。虽然心疼钱,但人家也确实拿钱办事,我提出对工作岗位的要求,他们帮我筛选,同时提供简历修改,笔试资料,面试的一对一辅导等,这使得我能够全力准备国企银行的那堆奇葩行测题。

经过一番准备,基本上银行投出去的都收到了笔试通知。因为报的是信息科技岗,所以金融知识不多,主要还是行测加上一些计算机的基础问题,对于考过408的人来说不算什么。原本以为银行的面试会有无领导小组讨论,但我报的岗位除了农行的一家子公司,其余的银行基本都是正常面试。面试的内容基本上和具体的技术无关,感觉更像是在招产品经理,农行除外,农行是所有银行中笔试过后到了面试现场还要写算法题的,算法题里甚至还有一道动态规划(虽然是最简单的那种)。

银行这边还算顺利,其他的国企没那么好运了,其实想想也正常,比如国家管网,就那么几个名额,结果一堆博士都来抢位置,我只能瑟瑟发抖了。除此之外,我貌似和运营商也犯冲?三大运营商我投的所有岗位二面完都没消息了,就连测试岗都没有,可能是oq了?

转眼间来到了12月份,一家芯片厂和银行同时给我发了offer,当时选了芯片厂,为此还和母亲吵了一架。母亲认为芯片厂的起薪太低而且不一定稳定,这也确实,因为芯片厂的总包虽然看起来很高,但有相当一部分是签字费,月薪实际上不算高,而且通勤不是很方便,如果不租房的话每天要花3个小时在路上。但我认为银行的总包不管怎么说都实在是太低了,虽然说确实稳定吧(大概?),但是去能力化严重,除非真的就在银行待一辈子。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芯片厂。

原本一切应该已经尘埃落定了,直到今年年后,我在清理邮箱里的邮件时发现一家垄断行业(?)的央企给我发了面试意向通知,我查了下,我给他们投简历还是24年10月份的事情,过了将近5个月才有回复,是流程就要这么长还是有人毁约了我不得而知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回复了HR的邮件,没想到很快就给我安排了面试。第一轮技术面,感觉难度在银行和大厂之间吧,问了些技术,但不多。过了两天就安排了HR面,随便扯了些个人情况。HR面后两周,收到谈薪电话,公司开出了芯片厂几乎差不多的薪资,而且有更高比例的公积金,再加上通勤距离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,我果断选择毁约。这里要特别感谢原先的芯片厂,毁约流程很快,基本上交了违约金一周内就完成了,不像某些公司的三方会直接卡到5月底。

最后复盘一下整个校招流程,我感觉我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实习经历,这可能是我大厂简历被刷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当然也怪自己懒,总是以要做实验作为借口。虽然说研究生阶段我也有研究成果(指一篇论文),但是单凭这个对于大厂的岗位来说竞争力确实严重不足,当然,如果是去银行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国企有985的研究生学历就足够了,看个人的选择吧,对于我这种混子心态的选手,目前对现状已经很满意的了。

愿诸事顺遂。

2025.3.30

0

评论区